晚上6点的动车离开了卷都,带着卷都的土特产(人民币)离开了这座城市,今年给自己定的OKR正常完成,口袋里面日益增多的安全感与脑袋里日趋完善的多彩世界。尽管今年关注B站抖音上妹子越来越多(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),但是好在按部就班的完成规划的事情。一切都这么稀松平常,但也坑坑洼洼不尽如人意,留待2023年继续完成。

拖了一个多月的总结在归途上才开始码字,那么接一下看看2022年都做了什么。

回顾 2022 年

学习

  • 代码
  • 书/音乐/电影/电视/动漫

2022年依然是写代码的一年,业余时间都用在编程这块,回家就是打开电脑常常到深夜。github上面coding的量相较于2021年减半,另外一半给了写博客、阅读、学习新技术。2022年阅读了大量高质量代码且产出10篇博客,主要专注于React/React Native及其周边。过气跨平台框架React Native在2018年从底层调用、组件布局下手推出新架构,于2022年初步完成,TurboModule、Fabric Component、JSI等新角色相继出场,但是即使是这样大家的关注度依然还在Flutter身上,实现Flutter动态化、建设Flutter跨平台、剖析Flutter自渲染,那为什么我还要学React Native? 因为我认为React生态才是大前端,现在如果想同时入门前端与移动端学习成本最低的是React,因为Flutter在移动端活跃在前端的建设却是堪忧。毕竟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,怎么能被Flutter限制,所以今年写了大量前端代码。

2022年好质量的电影电视剧越来越少,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,出好作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,所以看了两本非常有价值的书,方向是社科与经济学。其中《异类》就是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书籍,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观点都非常棒,比尔盖茨为什么能成功,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。格拉德维威尔还有另外一本书也不错《引爆点》,最近还在看,趁过年这段时间看完。2022年看了5本书,2023年争取能翻一翻,一个月一本。距离上大学时的阅读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旅游 & 运动

2022年出去看世界少了很多,宅家时间多了,思考与规划一些事情。这一年对于世界的理解突然暂停,对自己的理解却更深。2012年坐火车上学经过北京,停留了几天,看到与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情。从那一年开始我与每座城市产生了默契,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,感受各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风俗文化。我一直认为想要理解世界得先观察世界。因为在家宅多了久坐多了,2022年我的体检出现4个不达标,这与运动量增多显得格格不入。相较于2021年,2022年的运动量提高近两倍。2023年准备将跑步换成健身,提升身体整体素质,需要更加自律与严格,因为23年有很多事情要做,需要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。

行业

2022年的“互联网寒冬”终于来,媒体喊了几年的狼来了,这回狼是真的来了。各个公司的领头羊有的退居幕后有的退场,各家电商的双十一“打架”也归于冷静,Facebook业务重心重新调整重新出发。整个世界经济短暂的下滑,疫情给高歌猛进的互联网降温,刺破虚假的繁荣,那么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,改变世界的口号怎么继续进行下去?我们可以消极地看这个行业却应该用最积极的态度解决未知的问题,做一名乐观的悲观主义者。

2022年AI迎来了第二春,AI绘画、ChatGPT,与之相比的大数据、区块链现在却冷清了很多,这一年来了个新的入局者Web3.0。AI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Web3.0 ,到底下一个谁能改变世界?我认为是AI。

眺望 2022 年

  • 学习:完成Android ART虚拟机/JS引擎、Android平台渲染/Flutter自渲染源码解析;学习AI中的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,前几年在多抓鱼买的书《白话深度学习与TensorFlow》与极客时间买的TensorFlow的课程可以拿出来学习。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总是做得不够好,2022年读了5本书,但是在我的豆瓣“想读列表”有74本,“在读列表”有25本,有些书买了5年包装都没有拆开,2023年争取读十本有质量的书。《引爆点:如何引发流行》、《股票作手回忆录》、《怪诞心理学:揭秘日常生活中的古怪之处》、《未来简史》、《人间失格》、《聪明的投资者》、《乌合之众》、《微信背后的产品观》、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》、《社会红利》

  • 旅游 & 运动:2023年将健身提上日程。

大部分技术人对于技术都存在焦虑,尤其是只做业务的技术人,继续深入技术会觉得早晚要淘汰还不如把时间投入到非技术上面。技术人很少有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已有的技术知识商业化,哪怕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,更多是学一些别人也在学的东西。这就类似考研究生,有一部分人是为了逃避当下找工作,大家都在考研究生就跟随一块,然后研究生毕业依然要找工作,人总是很难快速找到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适合什么。这让我想起张朝阳最近说的话,比较后悔较晚认识到自己要做什么自己目标在哪里,相比较于美国人,青年时就对人生的目标有了很早的认知,这样就能更早聚焦于自己想要做的事。

我的父亲曾说过一句话,人不能一辈子打工,总要想能不能自己做。他从小生活在一个一听到名字就会联想到“小老板”的地方,泉州。

如果您觉得写得还不错或者对您有所启发,那就赶紧动动您的小指头,点击下面的红色按钮,狠狠地打赏一番吧。